书法展上的优秀作品当中自然也包括那些评委的提名作品,也就是说,除了评选出来的获奖作品外,还需要每个评委从诸多获奖作品中提名一些优秀的作品,并说明提名理由,这其中是对评委的一个考察,为什么?因为一旦自己提名的作品遭到质疑时,评委就会被扣分,当然,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产生的。
图片
上面这幅曾在全国书法展上的提名作品,就是一位评委所提名的,评委为什么会提名这件作品?这当然是从评委的角度和当时作品的质量高低选拔出来的。那么,评委为什么要提名这件作品?我们先来看看评委提名时给这件作品给出的理由:
图片
此件作品在取法汉隶《石门颂》的基础上,善于探索,取精用宏,大胆糅合大开通、杨淮表等摩崖刻石书法艺术风格,形成自然流畅,疏密得当,随势变化,宽博灵秀的特点。
作者敬畏传统,取法乎上,别开生面。在整个章法布局上突出表现了:一是结体气势开张、意趣横生,大气豪宕、空灵自现,参差错落、随行就字,构成借稚拙而逞呈恣肆之势。
二是用笔入笔、回锋较浅而稳健,调笔锋以出错落,越平整而追险绝,形成了狂而不野、开张有度,雄逸朴茂、豪放恣肆,酣畅淋漓之中蕴蓄着雅韵之格调。三是用墨大胆自然,与纸面形成较为融洽、天然古秀的关系。
图片
四是所书内容与创作有机统一,深厚的文学功底,加上娴熟的创作技法,道技互通,相得益彰,浑然一体。此作观后,给人带来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。若作者在临习和创作中,多注重贯穿一些秦至东汉早期刻石书风,稍避时人之习,今后创作会有新的收获。
图片
这位评委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的论述:他认为,这件作品的取法很是高古,以《石门颂》、《杨淮表》、《大开通》等东汉时期的摩崖为主格调,在字形上制造出了开张、意趣的高古气象,在用笔上雄逸朴茂,豪放而稳健,用墨上大胆自然,天然古秀,所写内容与创作有机统一,文学功底深厚。是值得书法爱好者学习和借鉴的一件佳作。
图片
那么,这件作品究竟是不是评委所说的那么优秀?我们从网络上看到了一些书法爱好者对此件作品的一些评述:一些人认为,说到这件作品的取法问题时,我们一眼就看出来,它并不是从两汉隶书中取法的,而更多的是从当代隶书名家何应辉那里取法较多,这位评委说得并不正确。也有人说,这幅隶书作品写得并不老辣,而是把写写油滑了,看不出点画所带来的质感存在,不知道评委当时如何思考的。
图片
当然,我们在看待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时,往往要站在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来全面考量,也就是说,一件好的作品,它首先应当是站在古代那些经典作品的基础上,从中抽取时代意义的有用信息来创作。比如,《石门颂》等作为当时隶书摩崖作品,打破了当时那些规范隶书所带来的厚重与雄浑感,而是以飘飘欲仙为主调,如此一来,才会有了它的历史地位,才会成为后世的经典之作和学习楷模。
图片
对于这幅全国书法展上的入展作品和这位评委所给出的评语,大家还有哪些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,一起讨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